• 交友
  • 招商
  • 结缘
  • 求购
  • 招聘
  • 企业风采
  • 产品
  • 法务论坛
  • 佛法讲堂
  • 网络博览会
  • 佛艺博览
  • 法讯
  • 法务之窗
  • 首页
  • 文章搜索:    如何发布信息?  客服热线:15901555423  01051662115—8021
    当前位置:佛教在线 >> 首页 > 法务论坛

    佛教音乐的基本形式

      2009年06月26日   易佛论坛点击:0   字体:    

    佛曲从风格上分,自唐时便已有南北之别。从内容与形式上分,变可分两大类:一类是给佛、菩萨、饿鬼等非现实对象听的,可称为法事音乐或庙堂音乐;一类是给现实对象“俗人”听的,可称为民间佛乐或民间佛乐或民间佛曲。前者包括佛教仪曲(如佛诞、传戒仪等)、朝暮课育、道场忏法(如水陆法会、瑜珈施食焰口等)所用的音乐。此种音乐一般渊源古远,且代代相传,不这0人更易,具有甘种神圣的意义。它的使用场合与传授方式的保守性,使这部分音乐成为中国古曲音乐的“活化石”。后者则与各地民间音乐融为一体,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,呈现“地分郑卫、声变参差”,“神州一境,声类既各不同”(唐道宣《续高僧传》)的状态。如陕西农村流行的民间佛曲便与陕北民间音乐具有相同的艺术特征(见谱例《十炷香》)。

    法事音乐或庙堂音乐有赞、偈、咒、诵等多种形式,“天竺方俗,凡歌咏法言,皆称为呗。至于此土,咏经则称为转读,歌赞则号为梵音”。(慧皎《高僧传.经师篇》)赞类音乐典雅舒缓,旋律起伏跌宕,如“八大赞”、“四大祝延”等。

    赞美音乐历史悠久。如《戒定真香》,是佛教赞呗“八大赞”中的一首,在法事中拈香时唱,曲调为“挂金锁”。唐开成四年(公元839年),日本僧人圆仁曾在中国山东赤山院听到当时在中国的新罗僧人按“唐音”演唱“戒香定香解脱香”的记载可见《戒定真香》在唐即已流传。从音乐上分析,赞类音乐先由“维那”(1)举腔领唱,然后众僧合之。举腔之初,有腔无板。而一般赞呗之后,常接一固定段落“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”,反复三遍,以为结束。结构与唐代大曲由“散序”,至慢板,最后以快板、“破”为结束的曲式相同,可视为唐乐遣绪。

    赞体歌词有六句、八句之分。六句的称“六句赞”,由六句二十九字构成,如《戒定真香》,多在法事开始时唱。八句的称“八句赞”,由八句组成,如《三宝赞》、《药师佛》赞等,多在法事中间唱。

    转读类则旋律性不强,常以一个短乐句作链式的反复进行,如各类经咒的念诵及称颂佛号等。如《普佛仪.绕念》:

    佛经中所载乐器多达几十种,但当今法事活动则公用敲击乐器,以钟、鼓、引磬、木鱼为主,配以铃、铛子等 ,取其清彻静穆的效果。而“世俗性”的佛教器乐曲如智化寺京音乐等,则多以管乐器、击乐器为主。与北方广大地区流行的“笙管乐”同一体系。在这类乐种中使用的乐器,常保留着古代乐器的而与民间同类乐器略有区别。佛教器乐曲近世多采用工尺谱或与宋俗字谱相似之谱式。如北京智化寺即保存有清代手抄工尺谱。

    (本文来源:易佛论坛  作者:笑忘书)
    查看所有留言请您发表感言,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发表评论

     匿名发表